世界艾滋病日 - 防艾安全提醒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可以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和理解,号召全球人民共同行动,支持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方面的工作。我国有不同层级的组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服务,共同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和艾滋病反歧视事业的发展。
关于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
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现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血疤、淤血斑等: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咳嗽、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公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针灸、拔牙、穿耳、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性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性越高。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哪些情况不会传染艾滋病
离开人体后,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 注意血液安全
1. 不吸毒;
2.不非法卖血贩血;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
4.必须注射时,要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针管,或者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针头和针管;
5.不和其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如牙刷、纹身、纹眉针、针灸针、剃须刀等。
二、 避免母婴传播
1. 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怀孕;
2.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母乳喂养。
三、 安全性行为
1. 不卖淫嫖娼,只有一个固定的相互忠诚的性伴侣;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3.从青少年起,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高校为何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
(1)青年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正处于对异性充满好奇的阶段,再加上高校对大学生恋爱并没有明确反对的态度,很多恋爱中的男女容易发生性冲动行为; (2)较为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渲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性的观念不是“谈性色变”,也不再是羞于启齿避而不谈,而存在体验式或挑战式心态; (3)学校、家庭对于青年性价值教育及性道德教育的缺位,导致很多青年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自我保护常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很多本可避免的悲剧不断发生。
大学生为何成为艾滋病的高发群体?
网上有这样两条新闻:浙江某大学传媒学院学生故意传播艾滋病,报复社会;肯尼亚一名19岁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毒后报复社会,3个月致324人染病,而她的目标是2000人。 青年学生要对一切不端正的恋爱动机说“不”,不因寂寞无聊打发时光去恋爱,不因对方外表外貌而冲动恋爱,自身更要端正恋爱动机,更要有甄别恋爱动机纯洁与否的能力。
再看这则新闻《正常交友,一人艾滋染上16人》,这就是艾滋病中典型的蝴蝶效应,被专家称之为“葡萄串现象”。需要青年大学生了解另外一个常识——“艾滋病感染的四个阶段”:急性发作期(窗口期),无症状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也就是说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并不知道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艾滋病毒传染给了他人,所以青年大学生要对危险性行为说NO。
对艾滋病说NO,对危险性行为说NO
第一点,就是要洁身自爱,对危险性行为说NO。危险性行为,如果没有发生,艾滋感染性就是零,一旦发生,那就是百分百,我们提倡拒绝危险性行为,无关法律问题、道德问题,事关生命健康问题。除此之外,过早的性行为,还存在着诸多危害:一是破坏生殖环境, 增加患病几率;二是过早或频繁性行为尤其是意外流产,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三是心理上的伤害。恋爱失败又分手,尤其是女生,心理上通常承受的压力较大,觉得自己伤害了身体,损失了青春,得不偿失,很多人因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二点,就是要懂得自我保护,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目前阻隔艾滋病毒传播最安全的方式。
Equalize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